Juneleung Chan






MAKE A LUT



  • 从2019年开始,我开始尝试从胶片和绘画里复刻颜色到影片素材上,手动通过通道、色轮和曲线等进行风格刻画,但是这种方式往往很慢,一个SHOW LUT可能需要做两周,一个月。

  • 2020年,我开始在上添影视担任流程TD和DI研发(Digital Intermediate ENGINEER)。这年开始,与调色指导、多名电影摄影师一起,通过采样和程序的方式,结合调色指导的微调,研发制作了一套胶片风格SHOW LUT,大概有十几个基础的种类,延伸出一百多个LUT的“变种”。在调色指导的艺术改编之后,这些LUT应用于《金刚川》、《长津湖》、《1921》、《志愿军》、《刺杀小说家》、《流浪地球2》等电影的制作当中。

  • 2021年,牛蛙的《沙丘 Dune: Part One》上映了,提到了使用了光化学“Anolog Intermediate”的洗印流程,将数字完成特效的画面激光打印在胶片上,经过冲洗再重新扫描,这种Digi-Film-Digi的方法增强了画面的Texture质感。妙,有机会我也想玩玩!

  • 2022年里,在项目推动下,我为塞诺维申设计了一套色彩一致性的制作流程,兴趣所向,在这里我们建立了一个小小的色彩研究组,研究静态和动态影像的色彩控制。期间查了很多网络平台上摄影博主的方法,大部份都是通过翻拍,洗印,手动追色的方法实现,其实原理来说跟19年我的做法差不多,有些博主花半个月一个月做出来效果还挺棒的。后来,我尝试用了各种数学空间转换,AI机器学习的方式进行色彩学习,但是效果不尽人意,色彩通常只是一层浮纱漂浮在画面上,而且经常还会出现“反色、断层”的问题,不妙。

  • 2023年,我们的《流浪地球2》上映了,我们对DI全流程回顾整理,如果你有兴趣,可以去看看这个存档 ➡️ 流浪地球2|DI流程设计 The Wandering Earth II - DI Pipeline。摄影指导刘寅老师公众号和《流浪地球2制作手记》一书记录了当时的细节。

  • 2023年,一次偶然的机会,在电影《狗阵》制作过程,摄影指导高伟喆老师提出想做“Anolog Intermediate”的另一种“AI”洗印,也就是《沙丘1》的那种一样的方式。于是,张亘老师与我等一起将影片做了几个月的胶片测试,素材被送到洛杉矶Fotokem洗印,并扫描回来。这期间开发了一套新的色彩校准流程,应对数字和胶片色彩特性。胶片的特性还是非常迷人的。妙,终于被我玩到了!下图从公众号截的,具体看看这个➡️ 电影《狗阵》影像创作及SHIFTai (Analog Intermediate) 流程探索img

  • 2024年,《沙丘2 Dune: Part Two》他来了他来了,我们的《狗阵》也上映了。

  • 2024年,来新西兰之后,最近几个月一切被重新提上日程。现在,我已经开发出了一个学习了一万个LUT和超过十万张高质量影像的色彩大脑,看起来它知道的比我多,已经快比我聪明了。可以通过提供色板,照片,胶片,电影截图等各种方式,一张图片就学会一个基础基础的Look!妙,这个看起来还行!

  • 最近,我联系了在德国和新西兰这边的一些胶片洗印厂,有些洗印厂开始还以为我说错了,“从手机打印到纸上吗,打印机?”。 说了我的想法之后,一下就不谋而合,「Sounds like an awesome moment. 2025 meets 1975, pretty cool plan!」 于是便正在开始这场蓄谋已久的「AI+AI」计划的进一步开发,Artificial intelligence (AI) + Anolog Intermediate (AI)。 如果你有兴趣一起做点什么好玩的,欢迎来找我。

以下是最近几个月我做的一些测试(测试素材来源网络和一些日常随手拍的照片)。这部分LOOK没有项目保密的要求,所以你也可以在这里在线试玩我最近开发的LOOK: http://8.219.65.165/ (打不开来摇我,大概是牛马服务器睡着了)

img

img

img